設計 @Output 時的命名注意事項

最近在開發 Angular 程式時,遇到了一個詭異的情況,其實主要是來自對於 HTML 底層的一些觀念沒有弄清楚,跟保哥討論釐清後,雖然不是 Angular 的問題,但要是一個沒注意,很容易不小心發生問題,因此在這篇文章記錄一下!!

問題描述

先看看以下簡單的元件設計:

@Component({
  selector: 'app-fake-form',
  template: `
  <form>
    <input name="username" type="text" placeholder="Username" [(ngModel)]="username" />
    <button (click)="save()">Save</button>
  </form>
  `
})
export class FakeFormComponent {
  username = '';
  @Output() submit = new EventEmitter();

  save() {
    this.submit.emit();
  }
}

@Component({
  selector: 'my-app',
  template: `
  <app-fake-form (submit)="submit()">
  `
})
export class AppComponent  {
  submit() {
    console.log('do something...')
  }
}

這段程式非常的簡單,在 app-fake-form 子元件內有一個表單,當這個表單按下按鈕時,呼叫了我們自訂的 submit() 事件,並將資料傳出去,接著在使用 app-fake-form 的父元件處理這個事件來決定該做些什麼事情。

<form>
  <input name="username" type="text" placeholder="Username" [(ngModel)]="username" />
  <button (click)="save()">Save</button>
</form>

<form> 裡面的 <button> 只要不是設定 type="button",都會造成表單產生送出的行為,所以當我們在表單上加上 submit 事件處理時,是會有資料的,但在這裡我們其實不用特別理會,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只是要讓自訂元件能發送事件給父元件而已,有產生表單送出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在意。

一般來說當 HTML 表單有送出發生時,會重新整理才對,但 Angular 會將所有 <form> 處理成 NgForm 實體,並有額外的機制來迴避掉瀏覽器送出表單的行為。

如果不希望 Angular 幫我們處理 <form> 元素,可以加上 ngNoForm,如:<form ngNoForm>。即可當作一般瀏覽器標單處理。

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程式,我們可以預期按下按鈕後,在 console 內可以看到一筆記錄,而實際執行起來如何呢?如下:

當按下按鈕時,竟然產生兩筆記錄,看起來我們自訂的 submit 事件被觸發了兩次,到底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所有的 HTML 元素都內建 submit 事件

在 HTML 內,我們可能會不自覺的認為 submit 事件只有表單才會有,所以以下程式非常合理:

<form (submit)="doSomething()">
  ...    
</form>

而自訂的元素,或其他非表單的元素,都不應該有 submit 事件才對,應此以下程式理論上都不會被執行

<my-fake-app (submit)="doSomething()"></my-fake-app>
<div (submit)="doSomething()"></div>

但從上面了例子,看起來又不太像是這麼回事。

在釐清一些觀念後,發現了原來在瀏覽器裡面「所有的元素都有 submit」事件!

該如何證明呢?先從文件看起吧!

在由 Mozilla 維護的 MDN web docs 裡面有說明瀏覽器中所有 DOM 物件的共通的父物件 - HTMLElement 內,竟然就包含了 onsubmit 事件!而點進去看看 onsubmit 的說明,可以看到他是 GlobalEventHandlers 這個物件的其中一個屬性!由於所有的 DOM 元素都繼承自 HTMLElement,因此所有的 HTML 元素都有 onsubmit 事件是非常合理的。

再來我們直接從瀏覽器看看,打開 F12 後在 Elements 頁籤可以看到目前的 DOM tree,隨便點擊一個非表單元素,再往下找到 Properties,可以看到目前選中的元素與它的繼承關係,展開 HTMLElement 後,就可以看到 onsubmit 就站在那邊對你偷笑,原來所有的 HTML 元素都內建了 submit 事件啊...有了這個概念後,一切就豁然開朗啦!

雖然只有在表單裡面才可能會有 submit 行為發生,但關於 onsubmit 這個事件,則是所有 HTML 元素都有的事件;接著讓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外層元素的 onsubmit 事件也會被觸發!

來談談「事件冒泡」

在 HTML 的事件中,有一個有趣的機制,叫做事件冒泡(bubble),它的意思非常簡單:「當事件發生時,這個事件會像泡泡一樣,往父層元素發送,因此所有父層元素也會觸發一樣的事件」。

我們可以從 MDN 提供的 HTML 文件中,來看看對應的事件是否會冒泡:

圖片來源

由於表單的 onsubmit 事件是會冒泡的,因此以我們最初的例子來說,事件就會被觸發兩次:

  1. 第一次是內部表單產生 submit 事件後,冒泡上去的
  2. 第二次才是我們真正使用自訂 @Output 並命名為 submit 的事件名稱

如果對於事件冒泡的細節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圖文並茂且解釋得非常清楚

解決問題

所有造成問題的知識都釐清後,我們就來解決問題吧!

最推薦的處理方法,是替我們的 @Output 宣告換一個名稱!我們不需要跟瀏覽器原生的機制做對,只需要把原來的 @Output submit = new EventEmitter(); 改成其他名稱如 @Output formSubmit() = new EventEmitter(); 即可,這麼一來我們在使用元件時就不會與 HTML 原生的事件名稱衝突,也比較不會產生各種衍伸問題!

這也提醒了我們,我們在規劃元件 @Output 時應該盡可能避免與 HTML 事件名稱衝突到!

如何避免 @Output 與 HTML 事件名稱衝突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 Angular 專案的 tslint.json 加上 "no-output-named-after-standard-event": true 這條規則!接著記得一定要在編輯器中安裝 TSLint 套件,就可以在開發階段即時看到錯誤:

這條 TSLint 規則是來自 codelyzer 套件,使用 Angular CLI 安裝的專案預設會安裝此套件並設定好相關規則(只是沒加上這條),如果專案不是用 Angular CLI 建立的,記得先將 codelyzer 裝起來,這條規則才有作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其他幾種方式,但這些方法都不能避免我們與原生的事件名稱衝突,所以並不推薦,就簡單列出來:

  • 拿掉 <form>
  • 改成 <button type="button">
  • 使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結論

在 Angular 中規劃 @Output 時,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與原生的 HTML 事件名稱衝突,以本篇文章的例子就是因為不理解 submit 這個名稱在所有的 HTML 元素都有,才會發生錯誤!

因此在設計前,若覺得名稱可能與現有事件衝突,不妨先查一下資料!如果在開發時發現有莫名重複的事件呼叫,也可以試著往這個方向,找找設計的 @Output 是否與原生的事件名稱衝突。

當然我們不可能背下所有 HTML 元素的所有事件名稱,所以透過 TSLint 幫我們檢查,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不管怎樣,只要遭遇過一次慘痛教訓後,以後遇到類似問題,至少會有方向找答案啦!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免費成為 LikeCoin 會員,幫我的文章拍手 5 次表示支持!